我們可以花一輩子的時間去了解人性,也可以縮小到一次致命的遊戲當中,從這類型遊戲的故事層出不窮的情況來看,人類普遍已經由往外探索(發現新世界、外太空,發明高科技,甚至是神、鬼的觀念)開始進入往內探索的領域(人性、內心世界、想像力、感受)。繼【奪魂鋸】、【叛獄風雲】、【詐欺遊戲】…等,這次又一小說改編作品搬上大銀幕,其實一個能激發人性的遊戲,都可能是一個世界的縮影。
整部電影主要是以女主角凱妮絲‧艾彿丁(Jennifer Lawrence飾)的第一人稱角度,帶我們認識【飢餓遊戲】故事當中所設定的未來世界。一年一度的飢餓遊戲當中,每年必須從各個行政區抽出一男一女參加這個遊戲,然而,這抽籤背後被貧富差距所支配著,貧窮人為了生存只能投入更多的姓名籤來換取生活所需,因著貧窮,除了凱妮絲自己打獵之外,她母親不斷的投入更多的籤來維持生計,不巧的是,這一年抽中了凱妮絲的妹妹小櫻(Willow Shields飾),而凱妮絲為此自願代替她妹妹參加飢餓遊戲。而這場二十四個人只能有一人勝利的生存遊戲充滿著利益家滿口的謊言,遊戲最初的意義早以扭曲,為了平抑暴動而引以為戒的永恆象徵變成為了一時爽快的電視節目,追求榮譽的變成追求利益,傳達盼望的勝利者成為賭桌上的一疊鈔票。
而今天我們也正活在如此歪斜的世界當中,當創造者把世界交給人類,一切看為美的事物就已經開始走向毀滅,而在【飢餓遊戲】當中其實已經把原交代得很清楚,那就是人類希望能得到超過自己當得的,也就是貪念。貪念,是一切罪惡的源頭,相信基督徒都知道,路西法是如何墜落地面的。
然而在這個故事中,凱妮絲要面對的正是這個被貪念所支配的遊戲,而凱妮絲與同一區的男生比德(Josh Hutcherson飾)在遊戲開始前的一連串採訪、開幕式、訓練過程當中了解到,他們的每ㄧ個舉動會改變資助者的意願,每ㄧ次登場的模樣都可能改變賭盤以至於影響他們在遊戲當中所能得到的幫助,這個遊戲從她搭上火車準備離開十二區要到大都市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他們的專屬指導黑密契(Woody Harrelson飾)說到:「要在遊戲中得到資助,首先要讓大家喜歡上你。」但不懂得討人喜歡的凱妮絲卻屢遭挫折,這讓我不禁唏噓世界的面具,難道不懂得惺惺作態要在這個世界上受挫折嗎?
要遵守條文上的遊戲規則非常容易,但真正的困難在於那些不成文的求勝法則,為了在遊戲中得到資助,不得不成為眾人欣賞的樣子。然而,越在這個體制外生活的人,越能看見這個體制內的虛假和人們外在的包裝,第十ㄧ、十二區的男女正式如此。但生在十二區的凱妮絲跟比德不希望被這樣的偽善給吞滅,不希望因著這些看不見的法則而失去自已,於是他們不以遊戲中的其他對手為敵,反倒以整個飢餓遊戲和背後的勢力為敵。
這讓我不禁看見了都市人扭曲的表象,所謂的文明人,不知道有多少在還不認識自己、還不清楚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連結、尚未享受到創造的美的時候就已經學會討好別人、學會擺出能取得利益的樣子,甚至得心應手呢? ㄧ個人若不認識自己,怎麼知道想得到的是什麼呢? ㄧ個人若不清楚自己與世界的連結,又怎麼好好發揮自己在世界上的價值? ㄧ個人若不明白創造的美,他所能享受的東西轉眼即逝。這個世界如同一場飢餓遊戲,先學會讓別人喜歡自己,然後才在遊戲中學會求生,最後開始追求轉眼即逝的成就感。
我們以為生在都市的幸福,其實在我眼中是大不幸的,因為那些在鄉村小鎮裡長大的孩子通常比都市長大的孩子更真誠、更清楚自己與這世界的連結,以至於他們的生命能夠真正得活著。(這讓我聯想到【阿凡達】裡面奈蒂莉帶傑克認識潘朵拉星球時的過程。) 但當都市、文明的力量逐漸擴張、掩蓋整個世界的同時,能夠把持住的人已經少之又少了,於是信仰在往後的世代更是如此的重要,祂告訴我們,我們是誰、讓我們明白自己與世界的連結、讓我們學會看見創造的美。
但難道不學會討好別人就沒辦法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嗎? 電影裡面最感動我的地方也正式在此,因為答案是否定的。當凱妮絲持續用本來的自己展露在眾人面前,大家開始看ㄧ個人的善意和真誠的美,同時凱妮絲與比德的造型師(Lenny Kravitz飾)ㄧ反全國人民對十二區”工人”的既定形像,而把他們打扮出自己獨特的樣子。
「If I’m going to die, I want it still be me.」by Peeta Mellark.(飢餓遊戲)
最後,雖然我基本上講的都是觀念層面的東西,但技術上來說,我覺得這部片實在有很多邏輯不通的地方…
不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