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ct 24 Wed 2012 10:45
  • 置頂 視角

      每次寫一篇東西放在這邊,就有種生活被重整收納的感覺,那凌亂的人類經驗也就得以被感激,感激過了,一切又煥然一新,就像在海邊低頭撿拾的貝殼,幾經清洗,才能還原那自然賦予的亮麗。

      上一次新增的文章還在最頂,但已經有點模糊陌生,其實這幾個禮拜過目的電影有好些值得放在”視角”裡面,不過每次面對電腦就有種提不起勁的感覺,好像把想法付諸文字的能力並沒有跟著我一起開學,對我來說,也勉強算是有些沮喪吧。

      老實說,某些困難在於當我決定要寫【聽風者】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無法在不破梗的情況下寫出我所要表達的概念,若不一一道破劇情,又如何能從故事中蒸餾出”視角”所需的精華呢? 然而面對一部才在上映的電影,如果直接破梗,為免也有點沒品。為此實在讓我有點困擾,讓我不禁想到某老師之前在台上解釋”觀後感”和”評論”的差別。觀後感顧名思義就是像心得那樣,把一些欣賞完之後隨機獲得的感觸給記錄下來,心得這個兩個字聽來有些蠢,好像只有國小生才適用,但若認真一想「心」「得」的本意,就讓人有些肅然起敬了,相較之下評論反而顯得很渺小,而評論冷冽的殘酷,又將凌駕在其實質的準確性之上,非常直接的摧毀評論存在的價值。然而在精益求精的人類社會當中,不論是評論者或是評論本身都以一種高姿態呈現在眾人眼前,用一種毫無生命力的角度在看待一部藝術作品。有時候我甚至不覺得殘忍,取而代之的是可笑吧,若不帶著生命、情感去創作,那種作品根本的失去了美感和名為「藝術」該有的尊嚴,於是我們反觀那帶著生命、情感所創作出來的作品,我們又有什麼資格用冷血的評論來斷定它的價值呢?

0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02 Wed 2012 22:06
  • 置頂 柔焦

      有時候我們會坐在一個房間裡,感覺什麼力都使不上,好像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或是,深深的知道自己要去哪裡,但就因為已經知道了,所以到底是哪裡根本不重要,因為保持靠近的未來如果已經確定,那麼它實際上就是靜止的,永存或永滅,同時又是個不必要被了解的世界。

      如此,感覺所依存的觀念不再帶來驚喜,可以說是,對於永恆,已經不再有新鮮感,但是所謂永恆,有何嘗有新鮮感這個元素呢? 或許失去新鮮感的永恆是對永恆錯誤的認識,那麼對於永恆,身為會被時間所疲乏的人類其實是無法正確的認識永恆,於是當越相信永恆,永恆就越如年輕人眼中的父母一般,真實的給予庇護,卻也索然無味。

      於是宏觀的探索自己與世界交織的未來,似乎產生了一個瓶頸,好像自己總是知道那中間被救恩連結的美好,且已成定局,感受卻不斷的退後,直到雷達完全停擺,樹不再是樹、花不再是花,風很強,卻總是吹不到身上;太陽很大,讓人滿頭大汗卻曬不入骨。

0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越來越了解人(或說生命)的過程裡,真的充滿了非常多的期待。期待看見一早坐在書桌前的眼鏡仔、賣早餐的姊妹,期待看見一對情侶走過、甚至吵架,期待看見一個人在圖書館讀聖經、或占卜也罷,他們每個人的表情後面都有同樣純粹的靈魂。

你們說不定覺得是我眼睛沾到光了,是,也不是吧。

當我看到一個健身教練牙膏廣告式的超級自信微笑,我知道他裡面是一個得意的小孩,因為他在顯而易見的事上遙遙領先了。

0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跑到板橋去看電影,老實說,影城新不新鮮好像也其次了。因為我根本連板橋都沒去過啊

所以在週邊娛樂的介紹上可能會弱掉,畢竟我根本不知道那邊有什麼...顆顆

1374055558294  

0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己也沒想到這麼快就會再進一篇新的影城介紹,這次要介紹特色比較強的總督影城啦。

總督影城在長安東路和復興北路那邊,店家都有些年齡了,不過整體還算繁華,重點是旁邊有超大星聚點KTV(整個人氣就是衝了)。

1372076004662  

0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從今天開始這裡有全新的主題要進行,那就是影城介紹囉。

我個人偏好把文章內容分得清楚,所以致於為什麼要開始介紹影城我就不在這邊廢話了,也許某天心血來潮會跟著影廳生活一起放在"分享"裡面吧。

1371272561020  

0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反傳統宣揚正義、美好愛情、團結或勇氣這些我們熟悉得早已超過自己另一伴的理念,【飆風雷哥】可以說是動畫電影的”深”力軍,雷哥帶我們進入了自我探討的領域,讓我們去思考,”我”到底是誰? “自己”救鏡在哪裡? 然而這樣的主題能否進入一個15歲以下觀眾的思考領域,似乎又是個更大的問題,據我所知,那樣年齡層的的孩子雖然有非常多的「我要」、「我想」,然而卻鮮少會思考到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但是對於已經成人的我們,就非常值得一看究竟了,這部也是少數非常緊扣主題的電影。

 

      故事是敘述一個被人養在玻璃箱裡的蜥蜴,因為在被載經過沙漠的途中受到車子的震動,連同整個箱子一起掉出車外,於是這隻蜥蜴必須靠著本能在沙漠中求生,並且遇上了其他動物和一個小鎮。開頭我個人覺得非常有意思,是雷哥自己在一片空白的玻璃箱內對著裡面的玩偶自言自語,並且不斷的變換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開啟了整個尋找自己的旅程的第一步。當他首次接觸到外面的世界,那種不安、緊張使他的內心退卻,有趣的是當他徬徨時,恰巧遇到了一隻正在躲避老鷹的蟾蜍,「你必須要影藏自己。」那隻正在模仿石頭的蟾蜍說。於是才正要開始尋找自我的雷哥,就因著這句話開始了影藏自我的方向,他拿出自己模仿的本領和曾經辦家家酒似變換過的角色來包裝自己的外在。當他踏入這沙漠中的酒吧,裡面那些看似凶神惡煞的動物激起了雷哥的防衛本能,於是他告訴大家自己是從西部來的,並且只用一顆子彈就殺死了七個惡霸的兄弟,他當場就贏得了尊敬,也失去了自己。

0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電玩真的是很神奇的概念,裡面包含了人類可望創造的智慧結晶,所以我們稱之為「噓你世界」。既然稱為「世界」,那就代表它不只是某樣東西,雖然我並不曉得「世界」這個詞到底該怎麼定義,我想這「世界」也還沒有公定的世界觀定義,但至少我們能夠膚淺的了解到,「虛擬世界」還是有點不同於其他興趣,就像我們不會說籃球裡面包含了某種世界觀,同樣的概念也不會存在於音樂、繪畫、烘焙、改車、攝影,這類的東西似乎還在我們本來所在的世界裡面,並不含蓋另一個獨立的小世界。

      其實我們還可以想到類似小說或電影這種作者可以自己設定獨立世界觀像魔戒的中土世界、駭客任務(Matrix)的母體內外、納尼亞國度(Narnia)這樣的虛擬世界,然而這與小說、電影與電玩之間的分水嶺還是清晰可見,畢竟小說最後一頁翻完總要闔上,電影片尾曲也總是緊抓著結局不放,但是電玩(特別是有連線性質的)卻是可以”流連”的,可以待在裡面也不會有”結局”把我們趕出來,好的遊戲給我們看似反復卻又充滿變化的全新故事,我們不會知道阿諾斯瓦辛格在這邊又要說「I’ll be back.」或是科博文在最後將產生主角威能使他斷了一隻手後竟然比擁有兩隻手還強。電玩的「虛擬世界」之所以特別,正是因為付予了人類對於自己命運的掌控權,使人能夠在故事裡面自己進行創造,所以你可以在LOL裡面讓李星被一個雜碎幹掉,但就是不能避免駭客任務裡面的Neo閃過所有敵人的子彈。這說明了,電玩能夠讓我們進入各種不同的世界,並在其中創造屬於自己性格的各種可能性,以至於我們可以稍微去體驗那活在我們世界中這輩子都不可能有的情境。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做白日夢就好了呢? 那麼可以實現的範圍就應該更大,我們手上拿的刀將更鋒利、伴侶將更美艷、坐騎更拉風、步調更浪漫,並且一切都可以讓我們的創造力發揮極致、美夢成真,Diablo可能拌到你的小拇指就摔死然後把寶物全數奉上。

      然而我們都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人類最矛盾的弊病就在於,當命運無法被掌控時,就會有人站在天橋的算命攤前面掏出五百元問自己老婆會不會外遇,或跪在十字架前面求神照祂的旨意行(這個點令我困惑的是,難道我們不求照神的旨意行,這個世界就會行出神的軌道之外嗎? 既然如此,把祈求改成感謝不是更好?);然而當命運可以被掌控時,我們又會閒無聊,反倒渴望起那生命中的不可抗力。於是兩相矛盾取個中間,電玩的吸引力就在於此,我們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奮力對抗未知的命運,又不會在失敗時被痛苦所吞沒,於是你不會看到一個人玩遊戲輸了便跳樓魄散,雖然這樣的論述不乏有些逃避的意味,但從積極面來說,電玩還是增加了人類的「生活空間」。

0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為了因應今年暑假新上映的第一熱片【黑暗騎士:黎明升起】,我不得不在這邊將2008年的【黑暗騎士】拿出來冷飯熱炒,好在我已經為【蝙蝠俠:開戰時刻】寫了視角,不然要連續三篇的寫,實在非常工夫… 但為什麼在寫【黑暗騎士:黎明升起】之前,一定要先寫【黑暗騎士】呢? 這其中自然大有文章,但當然功勞也是因為大導演Christoper Nolan所拍攝的故事角度了,可以放心的是,冷飯熱炒未必乏味,而Bruce Wayne這樣的一位角色,不管在外在的動作造形上,或在內在的恐懼、掙扎、正義上,又怎會讓人失望呢?

      這集以一場黑道交易案為開場,因蝙蝠俠聲名大噪,許多人爭相模仿,結果跑出許多拿著霧彈槍的蝙蝠俠,結果被真的蝙蝠俠揍個半死,實在幽默,但其實整個蝙蝠俠三集的概念就在一個簡單的問題完全道出,其中一位假蝙蝠俠問到:「你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這時候蝙蝠俠答道:「我不穿曲棍球衣。」乍聽之下只是隨口的玩笑話,但其實已經是最真實的回答,那就是其實真假蝙蝠俠在裝備以外的地方並沒有什麼不同,蝙蝠俠所行的,誰都能行,蝙蝠俠不是像Bruce Wayne某個特定人物所能成為的角色,而是一個所有人都能朝之努力的象徵。

0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幾個瞬間,還以為文字裝不下了。

      我很喜歡中文,那種多字一義、一字多義、一義多層、一層多面的表達,每個平常習以為常的詞句,都能夠不斷的拆解、重組,洞悉意義背後的意義。它不只是讓人表達、讓人說話或讓人有一種語言能夠去使用,因為要能使用一種語言時在是太容易,我們都知道,把任何一個有點基礎的人丟到那個語言的國家,不出兩年那個人就能用當地的語言聊天自如,就像我現在每天看電影看了幾年自然有辦法聽一般的英文對話一樣。當然我們還是認為會有很多的機會可能在我們尚未待過其他國家之前就先遇到需要使用語言的時候,但我想,那種非自發性的碰撞,其實就是人類社會的監獄吧。然而當我們不只把語言當成一個工具,當我們用一種認識生命的態度去認識它,它好像一個會與我們單獨說話的個體,不斷詮釋自己、詮釋這個世界。

      我們對生命、對世界、對自我內心的認識要到幾時呢? 或說要到什麼時候才算為合格? 有人願意窮盡一生去探求,他們看見世界的虛假和使人昏沉的規律,渴望使人得以自由的真理;他們以為生命必須要有意義,所以拿放大鏡使其意義不斷顯明,這樣的追尋是何等空泛,我們若失去有實有質的行動和果效,難道一切真道不是歸為無有嗎? 於是有人摒棄真知的能力,盼顧切身那顯而易見的感受,把感受的果效推往極致,進而在那有實的行為上做工,豈不是更為有價值?

0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